烏桕

學名:Sapium sebiferum (L.) Roxb.
俗名:瓊仔,Chinese Tallow-tree 形態特徵:落葉性喬木。葉互生紙質,菱形至菱狀卵形,先端尾狀漸尖,基部銳形,全緣,長3.5∼7㎝,寬3∼9㎝,葉柄長2∼5㎝。花單性雌雄同株,總狀花序長5∼10㎝,蒴果略球形、三稜,黑熟,徑1∼1.5㎝,胞背開裂,種子外被白色臘質假種皮。

 生態分布:烏桕引進臺灣甚早,目前已馴化野生狀態,多生長於空曠處,或向陽山麓,分布大陸華中華南、日本、越南及印度。

用途解說:在秋冬之際,烏的葉片變成火紅,是著名的紅葉植物,是庭院及行道樹理想美化材料但觀察臺灣目前栽種情況,其紅葉狀況差異很大,可能氣候不夠寒冷及種內品種之變異有關,若經選種應該可獲理想紅葉品種。

以上資料取自:台灣樹木資料庫


新竹市青青草原種了許多的楓樹,取名楓林大道,可惜樹都還小,沒有楓紅可看。但是青青草原的冬天卻有一大片的紅葉,小有可觀,那是烏桕。那裡有幾百棵的烏桕,奇怪的是並不是每一棵都會紅,有的很紅,有的光秃秃。奇怪內。






旁邊光秃秃的也是烏桕
















以下三張是十月拍的。



烏桕的種子,這種子可用來取蠟、搾油、製造肥皂.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