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燭
學名:Lyonia ovalifolia
(Wall.)Drude
俗名:
綟木,Tibet Lyonia。
形態特徵:
落葉小喬木;幹皮纖維質,頗似檜木皮,小枝平滑。葉卵形,長5∼14㎝,先端漸尖,基部圓鈍,全緣,裡面沿 葉脈有褐毛,側脈6∼8對,葉柄長3∼10㎜,近平滑。總狀花序長5∼10㎝,基部具苞片數枚;花梗長3∼4㎜,萼5深裂;花冠長鐘狀;雄蕊10,藥無 芒。蒴果圓形徑約5㎜。
生態分布:
產華南、華西及臺灣海拔2,000∼2,700m山區,分布日本至東南亞。
用途解說:枝葉與果入藥,甘、溫、有毒;內服微量1.5∼3錢煎湯或浸酒,補腰腳、益陽道;莖葉搗汁炊飯,九蒸九暴, 米粒緊小烏黑,名曰「烏飯」,可久儲,適達方,久服輕身長年,令人不飢;;煎水洗治瘡癬。

以上資料擷自:台灣樹木資料庫

===================

南燭與馬醉木長得很像,都是可愛的一長串小白花,它們也同屬杜鵑花科。
但是它們的花期不同,馬醉木開得早,冬末初春就開花了。現在天氣熱了,春天快過了,則是南燭的花期。
所以說呢,看到馬醉木,冬天快結束了,看到南燭,夏天快到了。

今天在山上看到成串的南燭,給它折一枝下來,掛在車頭,告訴人,春已深,夏天來囉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來一張特寫吧,不然枉費我的小傻瓜有這麼好的近拍功能。



北橫明池二月的馬醉木

謝謝光臨   多多指教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