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是個繁華的現代都市,寬濶的馬路車流如潮,舉頭四望大樓林立。

在曾是世界最高大樓的101附近,我們走進一個眷村的紀念園區。舊舍仍在,牆面斑駁,年老的村民搬走了,換來的是燈光燦爛的展覽館與熱鬧的參觀遊客。

在新舊更替之間,透過鏡頭,這世界看起來彷彿真真假假............這是個虛幻的人間世.............

101不再是世界第一,舊眷村不再有炊煙昇起..........


1,老榕樹的鬚根懸垂如簾,遮不住人潮如織。




2,101有多高?不過就是一根報廢的木電桿那麼高。




3,101在陳舊的破瓦房子上用力的撐了起來,高聳入雲。




4,年年花開,年年綠,今年的花容不是去年的那一朵紅艷。




5,百貨公司還沒開門,光亮的廊柱反射出如假似真的虛幻人影。




6,往昔舊眷村一定有的反攻大陸殺朱拔毛標語.............找不到了。





7,一張吉祥如意平安隨喜貼在大門上,刻意的營造過往的眷村景象,如果記憶還在,如果雞蛋裡要挑骨頭,這門口,貼的應該是顛倒的春或是福才對。




8,居民走了,遊客來了。





9,珠寶店的櫥窗倒影,攝影師手持5D3,蹲下馬步,凝視目標,在人群中採光取景構圖..............




10,高不可攀的精品百貨




11,這是哪個名牌?嘸哉啦。





12,簡單的幸福,沒有珠寶,沒有名牌精品,甚至沒有請婚紗攝影師,自己拍,自己知道幸福在哪裡。





13




台灣維基:
1949年,中華民國國軍失利於國共內戰各省軍民、政府人員被迫轉往台灣定居。據統計,1946年台灣人口約610萬人,1950年卻激增為745萬人,其中增加的數量絕大部分為此階段的新住民。中華民國政府為了解決150萬以上激增人口帶來的居住問題,開始興建房舍或安排宿舍,並將新住民以軍種、職業、特性等,分別群聚於一定範圍,即為現在所知的「眷村」。

幾十戶至百戶眷村規模,成為近似隔離的單一社區,此特性雖讓同一眷村內居民互動密切,但是也不易與社區外溝通。加上生存空間狹小、公共設施缺乏、眷村建設落後等因素,又有著共同愛國、反共等意識與同一軍種職業下,所以產生住戶間情感聯絡頻繁的社區意識。

早期軍人士身分相當特殊,由其居住軍營附近戒備甚嚴,其周邊眷村也都屬於軍區管轄範圍,當時為了分辨身分,軍屬需出示居住證以利通行出入。因當時軍人薪餉相當少,政府為補助其生活所需,提供教育補助、醫療就診及日用的米、麵粉、沙拉油等日用品發放,所有補助軍眷都需憑眷補證作為依據[11]。

早期眷村係因封閉式村落,有著共同愛國、反共等意識與同一軍種職業下,所以住戶間的情感聯絡頻繁。常見的釀製食品或者鄰居互相幫忙製作節慶應景食物;最常見的休閒活動就是麻將。而眷村居民來自各種不同省份,也帶來了各地特色麵食與口味,讓台灣麵食文化更豐富。而部分的眷村黑話也融入台灣日常用語中。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