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天的行程安排了三個景點,上午去黃龍溪,午飯後去看樂山大佛,然後去峨眉山的報國寺與伏虎寺。

說實在,我對寺廟比較沒興趣,加上這幾天一直都在衝衝衝的趕時間拍照心情已經有點疲倦,所以,下午這個行程我就不再衝了,來到報國寺的時候,我甚至只在入門的大香爐拍幾張就不走了。

大香爐的前面還有一座巨型的臘燭台,台上燭光閃閃,香客拿著大支的香在祈拜,覺得挺有趣的,於是呢,我在這兒悠悠哉哉的多拍了幾張,這是到成都旅遊這幾天,唯一有時間玩相機的片刻。

好了,既然是沒認真在拍的景點,當然就沒幾張照片囉,簡單貼幾張,就當是到此一遊吧。











報國寺前的廣場



報國寺內的大燭台



這是用變焦鏡重覆曝光的手法拍攝的,燭火被放大模糊了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燒完的臘油滴在底下的拖盤裡像個小水池,滿了就給它撈起來。
我在想,這萬不一,小孩跌坐下去,後果可嚴重的。




報國寺內的大香爐




進進參拜要門票的




伏虎寺內的走廊



伏虎寺內的羅漢堂,據說有五百羅漢塑像,我沒進去看。






伏虎寺清幽的步道




伏虎寺內房舍不少,由于獨特的環境,抗日戰爭時期的1935年,蔣介石舉辦的峨眉軍訓團將校班便設在這裡。次年,為躲避日軍飛機轟炸,四川大學的文學院和法學院也曾遷到此處。




人多,廚房當然不小。




伏虎寺內的華嚴寶塔。這個要說一下。
這座寶塔铸造于明萬曆十三年(1585年)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。

華嚴塔高六米,分為十七層,在塔身上還有一個佛龕用來供奉佛像,在塔身上有小佛4700尊,以及華嚴經全文,十萬餘字的華嚴經遍佈塔體,塔身上的用來供奉佛像的佛龕內部也都整齊的佈滿了經文。它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銅質佛塔,這樣一座精美而巨大的銅塔卻是鑄造于將近600年以前。而且是一次鑄造完 成,塔身上沒有任何拼接的痕跡。


塔身上的佛像和許多文字都是凸出塔體的,這種看似簡單和平凡的花紋樣式卻是在金屬加工中很難做到的,只能用模範合鑄和失蠟法同時澆鑄的金屬加工工藝 才能實現。而直到今天,想在金屬上加工出這種樣式的花紋也只能採取同樣的辦法。這座鑄造于元代的華嚴塔,代表了當時中國金屬鑄造工藝的最高成就。










伏虎寺內所有的屋簷都有一隻小老虎。




伏虎寺大門口的石虎



伏虎寺大門




伏虎寺建於唐代,宋朝時為「神龍堂」。明朝被毀,清朝順治八年重建,更名「虎溪精舍」,後因附近虎患,寺僧建尊勝幢以鎮壓,更名「伏虎寺」,康熙皇帝曾為伏虎寺題寫的「離垢園」。



布金林,是說這裡的林園優美。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